音樂聲及其特性
音樂理論

音樂聲及其特性

約翰凱奇的戲劇“4'33”是4分33秒的沉默。 除此作品外,其他作品均使用聲音。

聲音之於音樂就像油漆之於繪畫,文字之於作家,磚頭之於建造者。 聲音是音樂的素材。 音樂家應該知道聲音是如何工作的嗎? 嚴格來說,沒有。 畢竟,建造者可能不知道他建造材料的特性。 樓倒塌不是他的問題,是住在這樓裡的人的問題。

音符 C 以什麼頻率發聲?

我們知道音樂聲音的哪些特性?

我們以字符串為例。

卷。 它對應於幅度。 我們越用力地敲擊琴弦,它的振動幅度就越大,聲音就會越大。

持續時間。 有人造的電腦音可以發出任意長的時間,但通常聲音會在某個時候出現並在某個時候停止。 借助聲音的持續時間,將音樂中所有有節奏的數字排成一列。

高度。 我們習慣說有些音符聽起來更高,而另一些則更低。 聲音的音高對應於弦的振動頻率。 它以赫茲 (Hz) 為單位:一赫茲是每秒一次。 因此,例如,如果聲音的頻率是 100 Hz,這意味著琴弦每秒振動 100 次。

如果我們打開音樂系統的任何描述,我們很容易發現頻率 最多小八度 是 130,81 赫茲,所以在一秒鐘內發出的弦 , 產生 130,81 次振盪。

但是這是錯誤的。

完美的字符串

因此,讓我們描繪一下我們剛剛在圖片中描述的內容(圖 1)。 暫時,我們放棄聲音的持續時間,只表示音高和響度。

圖1 聲音的幅頻特性

這裡的紅色條以圖形方式代表我們的聲音。 此條越高,聲音越大。 此列越靠右,聲音越高。 例如,圖 2 中的兩個聲音的音量相同,但第二個(藍色)聽起來比第一個(紅色)高。

圖 2。 兩個音量相同但音高不同的聲音

這樣的科學圖表稱為幅頻響應(AFC)。 人們習慣於研究聲音的所有特徵。

現在回到字符串。

如果琴弦作為一個整體振動(圖 3),那麼它真的會發出一個聲音,如圖 1 所示。這個聲音會有一定的音量,這取決於打擊的強度,以及明確定義的頻率由於弦的張力和長度而產生的振動。

圖 3。 細繩

我們可以聽到這種琴弦振動所產生的聲音。

* * *

聽起來很可憐,不是嗎?

這是因為,根據物理定律,弦不會像這樣振動。

所有的弦樂演奏者都知道,如果你正好在中間碰一根弦,甚至不用將它壓在指板上,就可以敲擊它,你會得到一種叫做 小旗。 在這種情況下,弦的振動形式看起來像這樣(圖 4)。

圖 4。 和聲時的弦形

在這裡,弦似乎被分成了兩半,每一半的聲音都是分開的。

從物理學可知:弦越短,振動越快。 在圖 4 中,每一半都比整根弦短兩倍。 因此,我們以這種方式接收到的聲音的頻率將是原來的兩倍。

訣竅在於,在我們開始演奏泛音的那一刻,弦的這種振動並沒有出現,它也存在於“開放”弦中。 只是當琴弦打開時,這樣的振動更難察覺,通過將手指放在中間,我們將其顯露出來。

圖 5 將有助於回答弦如何同時作為一個整體和兩個半部分振動的問題。

圖 5。 添加弦振動

琴弦整體彎曲,兩個半波在其上震盪,猶如八字。 八字形在鞦韆上擺動就是添加了兩種這樣的振動。

當琴弦以這種方式振動時,聲音會發生什麼變化?

很簡單:當一根弦整體振動時,發出一定音高的聲音,通常稱為基音。 當兩半(八)振動時,我們會聽到兩倍高的聲音。 這些聲音同時播放。 在頻率響應上,它看起來像這樣(圖 6)。

圖 6。 前兩個諧波的頻率響應

較暗的柱子是由“全”弦振動產生的主音,較輕的柱子是暗柱的兩倍,它是從“八”的振動中獲得的。 這種圖表上的每個條形都稱為諧波。 通常,高次諧波聽起來更安靜,因此第二列略低於第一列。

但諧波不限於前兩個。 事實上,除了已經很複雜的八字形和擺動之外,琴弦同時彎曲像三個半波,像四,像五,等等。 (圖 7)。

圖 7。 其他弦振動

因此,聲音被添加到前兩個諧波上,比主音高三、四、五等倍。 在頻率響應上,這將給出這樣的畫面(圖 8)。

圖 8。 弦振動時的所有諧波

當只有一根弦發聲時,就會得到這樣一個複雜的集合體。 它由從第一個諧波(稱為基波)到最高的所有諧波組成。 除了第一個泛音之外的所有泛音也稱為泛音,即翻譯成俄語 - “高音”。

我們再次強調,這是最基本的發聲理念,這就是世界上所有琴弦的發聲方式。 此外,只要稍作改動,所有管樂器都會發出相同的聲音結構。

當我們談論聲音時,我們指的是這種結構:

聲音 = 地音 + 所有多重諧波

正是在這種結構的基礎上,它的所有和聲特徵都建立在音樂中。 如果您了解聲音的結構,就可以很容易地解釋音程、和弦、調音等的屬性。

但是,如果所有的弦樂和所有的小號聽起來都是這樣,為什麼我們能區分鋼琴和小提琴,吉他和長笛呢?

音色

上面提出的問題可能更難,因為專業人士甚至可以區分一把吉他和另一把吉他。 兩種形狀相同的樂器,同樣的弦,發出的聲音,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 同意,奇怪?

在我們解決這個奇怪的問題之前,讓我們聽聽上一段中描述的理想字符串的聲音。 讓我們來聽聽圖 8 中的圖表。

* * *

它似乎與真實樂器的聲音相似,但缺少一些東西。

不夠“不理想”。

事實是,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字符串。 每根弦都有自己的特點,雖然微觀,但影響著它的發聲。 瑕疵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沿琴弦長度變化的粗細、不同的材料密度、小的編織缺陷、振動過程中的張力變化等。此外,聲音的變化取決於我們敲擊琴弦的位置、樂器的材料特性(例如對濕氣的敏感性),樂器相對於聽眾的位置,以及更多,直到房間的幾何形狀。

這些功能有什麼作用? 他們稍微修改了圖 8 中的圖表。它上面的諧波可能不是很重,稍微向右或向左移動,不同諧波的音量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可能會出現位於諧波之間的泛音(圖 9 .)。

圖 9。 “非理想”弦的聲音

通常,聲音的所有細微差別都歸因於模糊的音色概念。

音色似乎是一個非常方便的術語,用於描述樂器聲音的特性。 但是,我想指出這個術語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如果我們像上面那樣定義音色,那麼我們主要通過耳朵來區分樂器,而不是通過它來區分樂器。 通常,我們會在聲音的前幾分之一中捕捉到差異。 這個時期通常被稱為攻擊,聲音剛剛出現。 其餘時間,所有的 sruns 聽起來都非常相似。 為了驗證這一點,讓我們聽一下鋼琴上的一個音符,但有一個“切斷”的起音週期。

* * *

同意,很難在這種聲音中識別出著名的鋼琴。

第二個問題是,通常在談聲音時,只挑出主音,其他的都歸於音色,好像它無關緊要,在音樂結構中不起任何作用。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有必要從聲音的基本結構中區分個別特徵,例如泛音和諧波偏差。 個人特徵對音樂結構的影響確實很小。 但是基本結構——多重諧波,如圖 8 所示。——是決定音樂中所有和諧的因素,無論時代、趨勢和風格如何。

下次我們將討論這種結構如何解釋音樂結構。

作者——羅曼·奧萊尼科夫 錄音 – 伊万·索辛斯基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