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雅科夫列維奇·米亞斯科夫斯基 (Nikolai Myaskovsky)。
作曲家

尼古拉·雅科夫列維奇·米亞斯科夫斯基 (Nikolai Myaskovsky)。

尼古拉米亞斯科夫斯基

出生日期
20.04.1881
死亡日期
08.08.1950
職業
撰寫
國家
俄羅斯、蘇聯

尼古拉·雅科夫列維奇·米亞斯科夫斯基 (Nikolai Myaskovsky)。

N. Myaskovsky 是蘇聯音樂文化最古老的代表,他是其起源。 “也許,沒有一位蘇聯作曲家,即使是最強大、最聰明的作曲家,也沒有像米亞斯科夫斯基那樣,以如此和諧的視角思考從俄羅斯音樂鮮活的過去到瞬息萬變的現在再到對未來的預見的創作道路。 ”,B. Asafiev 寫道。 首先,這首交響曲在米亞斯科夫斯基的作品中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道路,成為他的“精神編年史”。 這首交響曲反映了作曲家對當下的思考,其中有革命的風暴、內戰、戰後年代的飢荒和破壞,以及 30 年代的悲慘事件。 生活帶領米亞斯科夫斯基度過了偉大衛國戰爭的艱辛,在他生命的盡頭,他有機會在 1948 年臭名昭著的決議中體驗不公正指控的巨大痛苦。米亞斯科夫斯基的 27 部交響曲是一生艱難的,有時是痛苦的尋找一種精神理想,體現在靈魂和人類思想的持久價值和美麗之中。 除了交響樂,米亞斯科夫斯基還創作了15部其他類型的交響樂作品; 小提琴、大提琴和管弦樂隊的協奏曲; 13首弦樂四重奏; 2首大提琴和鋼琴奏鳴曲,小提琴奏鳴曲; 超過100首鋼琴曲; 銅管樂隊的作品。 Myaskovsky 擁有以俄羅斯詩人(約 100 年)、清唱劇和聲樂交響詩 Alastor 的詩句為基礎的精彩浪漫故事。

米亞斯科夫斯基出生於華沙省新喬治耶夫斯克要塞的一名軍事工程師家庭。 在那裡,然後在奧倫堡和喀山,他度過了他的童年時光。 米亞斯科夫斯基母親去世時年僅 9 歲,由父親的姐姐照顧五個孩子,她“是一個非常聰明和善良的女人……但她嚴重的神經病給我們的整個日常生活留下了沉悶的印記,也許,不能不反映在我們的角色上,”米亞斯科夫斯基的姐妹們後來寫道,據她們說,她在童年時期是“一個非常安靜和害羞的男孩……專注,有點陰沉,非常隱秘。”

儘管人們對音樂的熱情與日俱增,但根據家族傳統,米亞斯科夫斯基還是被選中從事軍旅生涯。 從 1893 年開始,他在下諾夫哥羅德學習,從 1895 年開始在第二聖彼得堡青年團學習。 他還學習音樂,雖然不規律。 第一個作曲實驗——鋼琴前奏曲——屬於十五歲。 1889年,米亞斯科夫斯基遵照父親的意願,進入聖彼得堡軍事工程學校學習。 “在所有關閉的軍事學校中,這是唯一一所我記憶中沒有那麼厭惡的學校,”他後來寫道。 也許作曲家的新朋友在這次評估中發揮了作用。 他遇到了……“此外,還有一些音樂愛好者,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方向——強大的少數人。” 投身音樂的決心越來越強烈,儘管這並非沒有痛苦的精神不和。 因此,在 1902 年大學畢業後,米亞斯科夫斯基被派往扎賴斯克的軍事單位服役,然後是莫斯科,他帶著 N.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推薦信求助於 S. 塔涅耶夫,並根據他的建議從 5 月開始為期 1903 個月到 XNUMX 年 XNUMX 月,G. 與 R. Gliere 一起完成了整個和聲過程。 轉移到聖彼得堡後,他繼續師從里姆斯基-科薩科夫以前的學生 I. Kryzhanovsky。

1906 年,米亞斯科夫斯基從軍事當局秘密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在這一年裡,他被迫將學習與服務結合起來,這要歸功於非凡的效率和極度的鎮定。 根據他的說法,音樂是在這個時候“瘋狂地”創作的,到他從音樂學院畢業時(1911 年),米亞斯科夫斯基已經創作了兩部交響樂,即小交響曲、交響詩《寂靜》(E.坡),四首鋼琴奏鳴曲,一首四重奏,浪漫史。 音樂學院時期的作品和一些後來的作品是陰鬱和令人不安的。 “灰色、陰森森的秋霧籠罩著厚厚的雲層,”阿薩菲耶夫這樣描述它們。 米亞斯科夫斯基本人在“個人命運的情況下”看到了這種情況的原因,這迫使他為擺脫他不喜歡的職業而奮鬥。 在音樂學院期間,他與 S. Prokofiev 和 B. Asafiev 建立了親密的友誼,並一直延續到他的一生。 從音樂學院畢業後,正是米亞斯科夫斯基將阿薩菲耶夫引導到音樂批評活動中。 “你怎麼能不發揮你出色的批判才能呢”? ——他在 1914 年寫信給他。米亞斯科夫斯基稱讚普羅科菲耶夫是一位極具天賦的作曲家:“我有勇氣認為他在才華和獨創性方面比斯特拉文斯基高得多。”

Myaskovsky 與朋友一起演奏音樂,喜歡 C. Debussy、M. Reger、R. Strauss、A. Schoenberg 的作品,參加“現代音樂之夜”,自 1908 年以來他本人一直作為作曲家參加. 會見詩人 S. Gorodetsky 和 ​​Vyach。 伊万諾夫引起了人們對象徵主義詩歌的興趣——Z. Gippius 的詩歌中出現了 27 段浪漫故事。

1911 年,克雷扎諾夫斯基將米亞斯科夫斯基介紹給指揮家 K. 薩拉熱夫 (K. Saradzhev),後者後來成為這位作曲家許多作品的首位演奏者。 同年,米亞斯科夫斯基的音樂評論活動開始於 V. Derzhanovsky 在莫斯科出版的周刊“音樂”。 在期刊合作的 3 年(1911-14 年)中,米亞斯科夫斯基發表了 114 篇文章和筆記,以洞察力和判斷力而著稱。 他作為音樂人物的權威越來越強,但帝國主義戰爭的爆發徹底改變了他後來的生活。 在戰爭的第一個月,米亞斯科夫斯基被動員起來,來到奧地利前線,在普熱梅希爾附近遭受了嚴重的腦震盪。 “我覺得……對正在發生的一切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疏離感,就好像所有這些愚蠢的、野蠻的、野蠻的大驚小怪都發生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層面上,”米亞斯科夫斯基寫道,觀察著前方“明顯的混亂” ,並得出結論:“讓任何戰爭見鬼去吧!”

十月革命後,1917 年 3 月,米亞斯科夫斯基被調往彼得格勒的主要海軍司令部服役,並恢復了他的作曲活動,在 2 個半月內創作了 XNUMX 部交響曲:戲劇性的第四交響曲(“對經驗豐富、但有一個光明的結局”)和第五,其中第一次響起 Myaskovsky 的歌曲、流派和舞蹈主題,讓人想起庫奇克派作曲家的傳統。 Asafiev 寫的正是這樣的作品:……“我不知道在 Myaskovsky 的音樂中,有什麼比難得的精神清晰和精神啟蒙更美妙的時刻了,當音樂突然變得明亮和清新,就像雨後的春天森林一樣。 ” 這部交響曲很快為米亞斯科夫斯基帶來了世界聲譽。

自 1918 年以來,米亞斯科夫斯基一直住在莫斯科,並立即積極參與音樂和社會活動,並將其與總參謀部的公務(因政府搬遷而轉移到莫斯科)相結合。 他在國家出版社音樂部門工作,在俄羅斯人民委員會音樂部工作,參與創建“作曲家集體”協會,自 1924 年以來,他一直在“現代音樂”雜誌上積極合作.

1921 年復員後,米亞斯科夫斯基開始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歷時近 30 年。 他培養了一批蘇聯作曲家(D. Kabalevsky、A. Khachaturian、V. Shebalin、V. Muradeli、K. Khachaturian、B. Tchaikovsky、N. Peiko、E. Golubev 等)。 有很多音樂方面的熟人。 Myaskovsky 願意與 P. Lamm、業餘歌手 M. Gube、V. Derzhanovsky 一起參加音樂晚會,自 1924 年以來,他成為 ASM 的成員。 在這些年裡,愛情故事出現在 2 年代 A. Blok、A. Delvig、F. Tyutchev、30 首鋼琴奏鳴曲的詩句中。 作曲家轉向四重奏流派,真誠地努力回應無產階級生活的民主要求,創作大眾歌曲。 然而,交響樂總是在前台。 在 20 年代。 其中 5 個被創造出來,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又創造了 11 個。 當然,並非所有人在藝術上都是平等的,但在最好的交響曲中,米亞斯科夫斯基實現了直接、力量和高貴的表達,據他說,沒有這些,音樂對他來說就不存在。

從交響樂到交響樂,人們可以越來越清楚地追踪到“配對作曲”的趨勢,阿薩菲耶夫將其描述為“兩種潮流——對自己的自我認識……並且,在它旁邊,用向外的眼光來檢查這種體驗。” 米亞斯科夫斯基自己寫了關於“他經常一起創作的交響曲:心理上更密集……更不密集”。 第一個例子是第十個,它“是對一個長期折磨的……想法的答案——從普希金的《青銅騎士》中描繪尤金的精神混亂。” 渴望更客觀的史詩陳述是第八交響曲的特徵(試圖體現斯捷潘·拉津的形象); 第十二,與集體化事件有關; 第十六,獻給蘇聯飛行員的勇氣; 第十九,為銅管樂隊而寫。 在 20-30 年代的交響曲中。 特別重要的是第六屆(1923 年)和二十一屆(1940 年)。 第六交響曲在內容上是深刻的悲劇和復雜的。 革命元素的形象與犧牲的思想交織在一起。 交響曲的音樂充滿反差,混亂,衝動,它的氣氛被加熱到了極限。 Myaskovsky 的第六部是那個時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文獻之一。 有了這部作品,“一種對生命的強烈焦慮感,因為它的完整性進入了俄羅斯交響樂”(阿薩菲耶夫)。

《二十一交響曲》也充滿了同樣的感覺。 但她以極大的內在克制、簡潔和專注而著稱。 作者的思想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熱情地、真誠地訴說著,帶著淡淡的憂傷。 交響曲的主題充滿了俄羅斯歌曲創作的語調。 從第 XNUMX 首開始,勾勒出一條通往最後的第 XNUMX 交響曲的道路,該交響曲是在 Myaskovsky 死後奏響的。 這條道路貫穿了戰爭年代的作品,米亞斯科夫斯基和所有蘇聯作曲家一樣,在其中提到了戰爭的主題,在沒有浮華和虛假的悲哀的情況下對其進行了反思。 米亞斯科夫斯基就是這樣進入蘇聯音樂文化史的,他是一位誠實、不妥協、真正的俄羅斯知識分子,他的整個外表和行為都帶有最高靈性的印記。

O·阿維揚諾娃

  • Nikolai Myaskovsky: 徵召 →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