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馮·韋伯恩 |
作曲家

安東·馮·韋伯恩 |

安東·馮·韋伯恩

出生日期
03.12.1883
死亡日期
15.09.1945
職業
撰寫
國家
奧地利

世界上的情況越來越糟糕,尤其是在藝術領域。 而且我們的任務越來越大。 A.韋伯恩

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和教師A.韋伯恩是新維也納學派最傑出的代表之一。 他的人生道路並不豐富。 韋伯恩家族出身於一個古老的貴族家庭。 最初,韋伯恩學習鋼琴、大提琴和音樂理論的基礎知識。 到 1899 年,第一位作曲家的實驗屬於。 在 1902-06 年。 韋伯恩在維也納大學音樂史學院學習,在那裡他與 G. Gredener 一起研究和聲,與 K. Navratil 一起研究對位法。 由於他關於作曲家 G. Isak(十五至十六世紀)的論文,韋伯恩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

第一批作品——為管弦樂隊而作的歌曲和田園詩“在夏日的風中”(1901-04)——已經揭示了早期風格的快速演變。 在 1904-08 年。 韋伯恩跟隨 A. 勳伯格學習作曲。 在《老師》一文中,他引用勳伯格的話作為題詞:“應該摧毀對單一儲蓄技術的信仰,應該鼓勵對真理的渴望。” 在 1907-09 期間。 韋伯恩的創新風格終於形成。

完成學業後,韋伯恩在輕歌劇中擔任管弦樂隊指揮和合唱團指揮。 輕音樂的氛圍在這位年輕的作曲家心中激起了對娛樂、平庸以及對公眾成功期望的不可調和的仇恨和厭惡。 作為一名交響樂和歌劇指揮,韋伯恩創作了許多他的重要作品——5 首作品。 5 弦樂四重奏 (1909),6 首管弦樂作品 op. 6 (1909),四重奏作品的 6 個小品。 9 (1911-13),5 首管弦樂曲,作品。 10 (1913) – “來自靈魂深處的音樂”,正如一位評論家後來的回應; 很多聲樂(包括人聲和管弦樂歌曲,op. 13, 1914-18)等。 1913 年,韋伯恩使用連續十二音技術寫了一小段管弦樂曲。

在 1922-34 年。 韋伯恩是工人音樂會(維也納工人交響音樂會,以及工人歌唱社)的指揮。 這些音樂會的節目旨在讓工人熟悉高雅的音樂藝術,包括 L. Beethoven、F. Schubert、J. Brahms、G. Wolf、G. Mahler、A. Schoenberg 的作品,以及G.艾斯勒。 韋伯恩這項活動的終止並非出於他的意願,而是由於奧地利法西斯勢力的政變,即 1934 年 XNUMX 月工人組織的失敗。

韋伯恩老師教授(主要是私人學生)指揮、複調、和聲和實用作曲。 在他的學生、作曲家和音樂學家中,有 KA Hartmal、XE Apostel、E. Ratz、W. Reich、X. Searle、F. Gershkovich。 在 Webern 20-30-ies 的作品中。 — 5 首靈歌,同前。 15、5 首拉丁文本大砲、弦樂三重奏、室內樂團交響曲、9 種樂器協奏曲、康塔塔“眼睛之光”,唯一標有作品編號的鋼琴作品——變奏曲。 27 (1936)。 從歌曲開始。 17 韋伯恩僅使用十二音素技術寫作。

1932 年和 1933 年,韋伯恩在維也納私人住宅中以“通往新音樂之路”為主題進行了 2 輪講座。 講師所說的新音樂指的是新維也納學派的十二音,並沿著音樂演變的歷史路徑分析了是什麼導致了它。

希特勒的上台和奧地利的“德奧合併”(1938 年)使韋伯恩的處境變得災難性、悲慘。 他已經沒有機會擔任任何職位,他幾乎沒有學生。 在新音樂作曲家被逼迫為“墮落”和“文化布爾什維克”的環境下,韋伯恩堅持高雅藝術理想的堅定立場,客觀上是對法西斯“文化政治”的精神反抗。 在韋伯恩的最後一部作品中——四重奏。 28 (1936-38),管弦樂隊的變奏曲。 30 (1940),第二大合唱作品。 31 (1943) – 你可以捕捉到作者孤獨和精神孤立的影子,但沒有妥協甚至猶豫的跡象。 用詩人 X. Jone 的話說,韋伯恩呼籲“心靈之鐘”——愛:“願她在生命仍然微光的地方保持清醒,以喚醒她”(第二大合唱 3 小時)。 冒著生命危險冷靜地冒著生命危險,韋伯恩沒有寫任何支持法西斯藝術思想家原則的筆記。 作曲家的死也是悲慘的:戰爭結束後,由於一個荒謬的錯誤,韋伯恩被一名美國占領軍士兵槍殺。

韋伯恩世界觀的中心是人道主義思想,崇尚光明、理性和文化的理想。 在嚴重的社會危機情況下,作曲家表現出對周圍資產階級現實的消極方面的拒絕,隨後採取了明確的反法西斯立場:“這場反文化運動帶來了多麼巨大的破壞!” 他在 1933 年的一次演講中驚呼道。藝術家韋伯恩是藝術中平庸、粗俗和粗俗的死敵。

韋伯恩藝術的具象世界遠非日常的音樂、簡單的歌舞,而是複雜而不尋常的。 他的藝術體系的核心是一幅世界和諧的圖畫,因此他自然接近歌德四世關於自然形態發展的教義的某些方面。 韋伯恩的倫理觀建立在真、善、美的崇高理想之上,其世界觀與康德“美是美與善的象徵”一脈相承。 韋伯恩的美學結合了基於倫理價值觀的內容意義的要求(作曲家在其中也包含了傳統的宗教和基督教元素),以及藝術形式的理想拋光、豐富性。

來自薩克斯管 op 的四重奏手稿中的筆記。 22 你可以看到韋伯恩在創作過程中佔據了哪些畫面:“迴旋曲(達赫斯坦)”,“冰雪,清澈的空氣”,第二個次要主題是“高地的花朵”,進一步 - “冰上的孩子和雪、光、天空”,在代碼中——“看看高地”。 但伴隨著這種崇高的形象,韋伯恩的音樂的特點是聲音的極度溫柔和極度尖銳的結合,線條和音色的精緻,嚴謹,有時幾乎是苦行僧的聲音,就好像它是由最細的發光鋼線編織而成。 韋伯恩沒有強大的“溢出”和罕見的聲音的長期升級,對他來說,鮮明的比喻對比是陌生的,尤其是對現實日常方面的展示。

在他的音樂創新方面,韋伯恩被證明是諾沃文斯克學派作曲家中最大膽的,他比貝爾格和勳伯格都走得更遠。 正是韋伯恩的藝術成就對二十世紀下半葉的音樂新潮流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P. Boulez 甚至說韋伯恩是“未來音樂的唯一門檻”。 韋伯恩的藝術世界作為對光明、純潔、道德堅定和永恆之美的崇高表達而留在音樂史上。

Y.霍洛波夫

  • 韋伯恩的主要著作列表 →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