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諾德·米哈伊洛維奇·凱茨 |
導體

阿諾德·米哈伊洛維奇·凱茨 |

阿諾德·凱茨

出生日期
18.09.1924
死亡日期
22.01.2007
職業
導體
國家
俄羅斯、蘇聯

阿諾德·米哈伊洛維奇·凱茨 |

這座俄羅斯第三大城市一直擁有三大景點:Akademgorodok、歌劇和芭蕾舞劇院以及阿諾德·卡茨 (Arnold Katz) 指揮的交響樂團。 來自首都的指揮家帶著音樂會來到新西伯利亞,在他們無數次的採訪中,他們都懷著無限的敬意提到了這位著名大師的名字:“哦,你的卡茨是個大塊頭!”。 對於音樂家來說,阿諾德卡茨一直是無可爭辯的權威。

他於 18 年 1924 月 1956 日出生在巴庫,畢業於莫斯科,然後在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學習歌劇和交響樂指揮,但在過去的五十年裡,他自豪地稱自己為西伯利亞人,因為他一生的工作是與新西伯利亞緊密相連。 自XNUMX年新西伯利亞國家愛樂交響樂團成立以來,阿諾德·米哈伊洛維奇一直擔任其常任藝術總監和首席指揮。 他擁有出色的組織才能和吸引團隊解決最複雜的創造性問題的能力。 他非凡的魅力和氣質、意志、藝術性吸引了同事和聽眾,他們成為了交響樂團的鐵桿粉絲。

兩年前,來自俄羅斯和外國的傑出指揮家和演奏家為這位大師慶祝了80歲生日。 週年紀念前夕,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授予祖國二級功績勳章,上面寫著:“為國內音樂藝術的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 獻給阿諾德·卡茨週年紀念的音樂會有六位指揮家參加,他們都是這位大師的學生。 根據其他音樂家的說法,嚴格而苛刻的阿諾德米哈伊洛維奇對他與未來指揮家的合作非常友善。 他喜歡教書,他喜歡被他的病房需要。

這位大師不容忍音樂或人際關係中的謊言。 說得客氣點,他不喜歡記者永遠追求“炒”的事實和在材料呈現上的“黃”。 但儘管他對外界保密,這位大師卻有一種罕見的天賦來贏得對話者的支持。 就好像他專門為不同的人生境遇準備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至於他的年齡,白髮蒼蒼的阿諾德·米哈伊洛維奇總是開玩笑說,他之所以能活到如此體面的年齡,只是因為他每天早上都做體操。

據他介紹,售票員必須時刻保持健康、警覺。 交響樂團這樣龐大的團隊,一刻也不能放鬆。 然後你放鬆——沒有團隊。 他說他既愛又恨他的音樂家。 五十年的管弦樂隊和指揮“被束縛在一條鍊子上”。 大師確信,即使是最一流的團隊也無法與他的團隊相提並論。 他是控制台和生活中天生的領導者,對“管弦樂隊”不斷變化的情緒敏感。

Arnold Katz 一直依賴新西伯利亞音樂學院的畢業生。 大師本人說,五十年來,團隊中換了三代音樂家。 80 年代末,當他的大部分管弦樂隊成員,而且是當時最優秀的成員,都去了國外時,他非常擔心。 然後,在舉國亂世之際,他力挽狂瀾,挽救了樂團。

這位大師總是頗有哲理地談論命運的滄桑,說他注定要在新西伯利亞“安家”。 1941 年 XNUMX 月,卡茨第一次訪問了西伯利亞的首都——當時他正在途經新西伯利亞前往伏龍芝撤離。 下一次我帶著指揮家的文憑來到我們的城市。 他笑說,新拿到的文憑就跟新拿到的駕照一樣。 沒有足夠的經驗最好不要走大路。 卡茨抓住機會,帶著他新組建的管弦樂隊“離開”了。 從那時起,五十年來,他一直在一個龐大團隊的控制台後面。 這位指揮家毫不掩飾地稱管弦樂隊是他兄弟中的“燈塔”。 而他強烈抱怨“燈塔”還是沒有自己好的音樂廳……

“我可能活不到樂團終於擁有新音樂廳的那一刻。 可惜……”阿諾德·米哈伊洛維奇哀嘆道。 他沒有活著,但他渴望在新大廳的牆壁內聽到他的“心血結晶”的聲音,可以被認為是對追隨者的證明……

阿拉·馬克西莫娃, izvestia.ru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