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塔路德維希 |
歌手

克里斯塔路德維希 |

克里斯塔·路德維希

出生日期
16.03.1928
職業
歌手
聲音類型
女中音
國家
德國

路德維希是上個世紀最聰明、最多才多藝的歌手之一。 “當你與 Krista 交流時,”一位外國評論家寫道,“這個溫柔、優雅的女人,總是穿著最新的時裝,有著驚人的品味,她會立即拋棄她內心的仁慈和溫暖,你無法理解,在什麼隱蔽的地方她隱藏著這個世界藝術視野的潛在戲劇,讓她在寧靜的舒伯特船歌中聽到痛苦的悲傷,將看似明亮的勃拉姆斯輓歌“你的眼睛”變成獨白令人驚嘆它的表現力,或者說傳達了馬勒歌曲《塵世的生活》中所有的絕望和心痛。

克里斯塔·路德維希 (Christa Ludwig) 16 年 1928 月 XNUMX 日出生於柏林的一個藝術世家。 她的父親安東在蘇黎世、布雷斯勞和慕尼黑的歌劇院演唱。 Christa 的母親 Eugenia Besalla-Ludwig 以女中音開始了她的職業生涯。 後來,她作為戲劇女高音登上了歐洲許多劇院的舞台。

“……我的母親 Evgenia Bezalla 演唱了 Fidelio 和 Elektra,小時候我很欣賞他們。 後來,我對自己說:“總有一天我會唱著費德里奧而死,”路德維希回憶道。 – 然後這對我來說似乎不可思議,因為不幸的是,在我的職業生涯開始時,我沒有女高音,而是女中音,而且根本沒有高音區。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敢於扮演戲劇性的女高音角色。 這發生在 1961-1962 年,在舞台上 16-17 年後......

……從四五歲開始,我幾乎一直在聽媽媽講的所有課。 和我一起,我經常和學生一起經歷來自幾個角色的任何部分或片段。 當學生們下課時,我開始重複——唱和演奏我記得的一切。

然後我開始參觀劇院,父親在那裡有他自己的包廂,這樣我想看的時候就可以看演出。 作為一個女孩,我對很多部分都瞭如指掌,經常扮演一種“宅評論家”的角色。 例如,她可以告訴媽媽,在某集中她把詞弄混了,告訴爸爸合唱團唱的走調或燈光不夠。

這個女孩的音樂能力很早就表現出來了:六歲時,她就已經很清楚地演繹出複雜的段落,經常和她的母親一起唱二重唱。 很長一段時間,她的母親一直是克里斯塔唯一的聲樂老師,她從未接受過學術教育。 “我沒有機會在音樂學院學習,”這位歌手回憶道。 – 在我們這一代很多藝術家都在課堂上學習音樂的時候,為了謀生,我從 17 歲開始表演,先是在音樂會舞台上,然後是在歌劇中 – 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我的聲音,我唱了所有提供給我的東西——任何角色,如果它至少有一兩行的話。

1945/46 年冬天,克里斯塔在吉森市的小型音樂會上首次亮相。 在取得第一次成功後,她前往法蘭克福歌劇院參加試鏡。 1946年XNUMX月,路德維希成為該劇院的獨唱演員。 她的第一個角色是約翰·施特勞斯輕歌劇《蝙蝠》中的奧爾洛夫斯基。 六年來,克麗斯塔幾乎完全在法蘭克福演唱。 原因? 這位年輕的歌手無法自信地唱出高音:“我的聲音慢慢升高——每六個月我就提高半個音調。 如果一開始我在維也納歌劇院的高音區也沒有幾個音符,那麼你可以想像我在法蘭克福的上衣是什麼!

但是努力工作和堅持不懈地完成了他們的工作。 在達姆施塔特(1952-1954 年)和漢諾威(1954-1955 年)的歌劇院,僅用了三個演出季,她就演唱了中心部分——卡門、唐卡洛斯的埃博利、阿姆內里斯、羅西娜、灰姑娘、莫扎特“就是這樣”的多拉貝拉女人做”。 她同時扮演了五個瓦格納角色——《女武神》中的奧特魯德、沃爾特勞特、弗里克、《唐豪瑟》中的維納斯和《帕西法爾》中的昆德里。 因此,路德維希自信地成為德國歌劇界最有天賦的年輕歌手之一。

1955 年秋天,這位歌手以凱魯比諾(“費加羅的婚禮”)的角色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舞台上首次亮相。 VV Timokhin 寫道:“同年,這部歌劇在 Krista Ludwig(由 Karl Böhm 指揮)的參與下被錄製在唱片中,這位年輕歌手的第一張唱片讓人對她的聲音有了一個概念當時。 Ludwig-Cherubino 的魅力、自發性和某種年輕的熱情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創作。 這位藝術家的聲音在音色上非常優美,但聽起來仍然有點“單薄”,無論如何,都不如後來的錄音那樣明亮和豐富。 另一方面,他非常適合扮演莫扎特筆下戀愛中的年輕人的角色,完美地傳達了凱魯比諾兩首著名詠嘆調所充滿的發自內心的顫抖和溫柔。 多年來,路德維希 (Ludwig) 演奏的凱魯比諾 (Cherubino) 的形象裝飾著維也納莫扎特樂團。 這位歌手在本次演出中的合作夥伴是伊麗莎白·施瓦茨科普夫、伊姆加德·塞弗里德、塞納·尤里納克、埃里希·昆茲。 歌劇通常由赫伯特·卡拉揚 (Herbert Karajan) 指揮,他從小就認識克里斯塔。 事實上,他曾是亞琛市立歌劇院的首席指揮,並在多場演出中——費德里奧、飛翔的荷蘭人——路德維希在他的指導下演唱。

這位歌手在歐洲和美國最大的歌劇院中取得的第一個巨大成功與凱魯比諾、多拉貝拉和屋大維的部分有關。 她在斯卡拉歌劇院 (1960)、芝加哥歌劇院 (1959/60) 和大都會歌劇院 (1959) 擔任過這些角色。

VV Timokhin 指出:“克里斯塔·路德維希 (Krista Ludwig) 通往藝術巔峰的道路並沒有意想不到的起伏。 隨著每一個新角色的出現,有時是公眾難以察覺的,這位歌手為自己開闢了新的藝術前沿,豐富了她的創作調色板。 種種跡象表明,在 1960 年音樂節上瓦格納的歌劇“黎恩茲”的音樂會演出中,維也納的觀眾或許已經意識到路德維希已經成長為什麼樣的藝術家。 這部早期的瓦格納歌劇如今已不再在任何地方演出,表演者中有著名歌手塞斯·斯旺霍爾姆和保羅·舍夫勒。 由約瑟夫·克里普指揮。 但當晚的女主角是克里斯塔路德維希,她被委以阿德里亞諾的角色。 唱片保留了這一精彩表演。 藝術家內心的火焰、熱情和想像力在每一個詞句中都能感受到,而路德維希的聲音本身就以豐富、溫暖和天鵝絨般柔軟的音調征服了人們。 在阿德里亞諾的偉大詠嘆調之後,大廳裡給了這位年輕歌手以雷鳴般的掌聲。 這是一張猜測她成熟階段創作輪廓的圖像。 三年後,路德維希被授予奧地利最高藝術榮譽——“Kammersangerin”稱號。

路德維希主要作為瓦格納歌手而享譽世界。 不可能不被她在 Tannhäuser 的維納斯迷住。 克里斯塔的女主人公充滿柔美的女性氣質和虔誠的抒情。 同時,金星的特點是強大的意志力、活力和權威。

在很多方面,另一個形象與《帕西法爾》中維納斯-昆德里的形象相呼應,尤其是第二幕中帕西法爾被誘惑的場景。

“那個時代,卡拉揚把各種聲部分成幾部分,由不同的歌手演唱。 例如,在大地之歌中就是如此。 Kundry也是如此。 Elizabeth Hengen 是第三幕中的野蠻人 Kundry 和 Kundry,而我是第二幕中的“妖婦”。 當然,這沒有什麼好處。 我完全不知道 Kundry 從哪裡來,她是誰。 但在那之後,我扮演了整個角色。 這也是我最後的角色之一——與 John Vickers 合作。 他的《帕西法爾》是我舞台生涯中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起初,當維克斯出現在舞台上時,他化身為一個一動不動的人物,當他開始唱:“Amortas,die Wunde”時,我只是抽泣,太強烈了。

自 60 年代初以來,這位歌手定期在貝多芬的《費德里奧》中扮演萊奧諾拉的角色,這成為這位藝術家掌握女高音曲目的第一次經歷。 聽眾和評論家都被她在高音區的聲音所震撼——多汁、洪亮、明亮。

“Fidelio 對我來說是一個‘難相處的孩子’,”路德維希說。 – 我記得在薩爾茨堡的這場演出,當時我非常擔心,以至於維也納評論家弗朗茨·恩德勒 (Franz Endler) 寫道:“我們希望她和我們所有人都能度過一個安靜的夜晚。” 然後我想:“他是對的,我再也不會唱這首歌了。” 三年後的一天,當我在紐約時,Birgit Nilsson 摔斷了胳膊,無法演唱 Elektra。 由於取消演出在當時並不常見,導演魯道夫·賓不得不緊急想出一些辦法。 我接到一個電話:“你明天不能唱費德里奧嗎?” 我覺得我在我的聲音裡,我敢——我絕對沒有時間擔心。 但是貝姆非常擔心。 好在一切都很順利,我問心無愧地“投降”了這個角色。

似乎一個新的藝術活動領域正在這位歌手面前展開。 然而,沒有繼續,因為路德維希害怕失去她聲音的自然音質。

路德維希在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中塑造的形象廣為人知:童話歌劇《沒有影子的女人》中的戴爾、阿里阿德涅在納克索斯的作曲家、玫瑰騎士中的馬歇爾。 1968 年在維也納扮演這個角色後,媒體寫道:“馬歇爾路德維希是表演的真實啟示。 她創造了一個令人驚嘆的人性化、女性化、充滿魅力、優雅和高貴的性格。 她筆下的馬歇爾時而反复無常,時而深思傷感,但歌手無處落入多愁善感。 這是生活本身和詩歌,當她獨自一人在舞台上時,就像在第一幕的結局中一樣,然後他們與伯恩斯坦一起創造了奇蹟。 也許,在維也納所有輝煌的歷史中,這種音樂從未聽起來如此崇高和深情。” 這位歌手在大都會歌劇院(1969 年)、薩爾茨堡音樂節(1969 年)、舊金山歌劇院(1971 年)、芝加哥歌劇院(1973 年)、大歌劇院(1976 年 / 77).

路德維希經常與她的丈夫沃爾特貝瑞一起在世界許多國家的歌劇舞台和音樂會舞台上演出。 路德維希於 1957 年與這位維也納歌劇院獨奏家結婚,他們共同生活了 XNUMX 年。 但聯合演出並沒有給他們帶來滿足感。 路德維希回憶道:“……他很緊張,我也很緊張,我們彼此非常惱火。 他的韌帶更健康,他可以一直唱歌,在晚上大笑、說話和喝酒——而且他的聲音從未失聲。 雖然這足以讓我把鼻子轉向某處的門——但我已經嘶啞了。 當他控制住自己的興奮,冷靜下來時——我更擔心了! 但這不是我們分手的原因。 我們與其說是一起發展,不如說是彼此分開。”

在她的藝術生涯開始時,路德維希幾乎沒有在音樂會上唱歌。 後來,她越來越心甘情願。 在 70 年代初的一次採訪中,這位藝術家說:“我試圖將自己的時間大致平均分配在歌劇舞台和音樂廳之間。 此外,近年來我在歌劇院演出的次數少了一些,而音樂會多了一些。 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對我來說,第一百次唱卡門或阿姆內里斯在藝術上不如準備一個新的獨奏節目或在音樂會舞台上遇到一位才華橫溢的指揮家有趣。

直到 90 年代中期,路德維希一直統治著世界歌劇舞台。 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室內樂歌手之一曾在倫敦、巴黎、米蘭、漢堡、哥本哈根、布達佩斯、盧塞恩、雅典、斯德哥爾摩、海牙、紐約、芝加哥、洛杉磯、克利夫蘭、新奧爾良演出並取得巨大成功。 她在 1994 年舉行了最後一場音樂會。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