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雅科夫列維奇·埃什佩 |
作曲家

安德烈·雅科夫列維奇·埃什佩 |

安德烈埃什佩

出生日期
15.05.1925
死亡日期
08.11.2015
職業
撰寫
國家
俄羅斯、蘇聯

一個單一的和諧——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每個國家的聲音都應該在這個星球的複調中響起,如果藝術家——作家、畫家、作曲家——用他的母語比喻語言表達他的思想和感受,這是可能的。 一個藝術家越是民族化,他就越是個人化。 A. 支付寶

安德烈·雅科夫列維奇·埃什佩 |

在許多方面,這位藝術家的傳記本身就預示著對藝術原作的崇敬之情。 作曲家的父親 Y. Eshpay 是馬里專業音樂的創始人之一,他用無私的工作向兒子灌輸了對民間藝術的熱愛。 根據 A. Eshpay 的說法,“父親是重要的、深沉的、聰明的、機智的,非常謙虛——一位能夠克己的真正的音樂家。 作為一位偉大的民俗鑑賞家,他似乎退居作家的位置,認為自己有責任向人們傳達民間思想的美麗和宏偉。 他意識到不可能將馬里五聲音階……與任何其他和諧獨立但與民間藝術體系格格不入的音階相適應。 我總能認出我父親作品的原作。”

A. Eshpay 從小就吸收了伏爾加河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間傳說,這是嚴酷的烏戈爾地區的整個抒情史詩系統。 戰爭成為作曲家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個特殊的悲劇主題——他失去了他的哥哥,他的記憶獻給了美麗的歌曲“莫斯科人”(“馬來亞布朗納的耳環”),朋友們。 在偵察排中,Eshpay 參加了解放華沙的柏林行動。 因戰爭而中斷的音樂課程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恢復,Eshpay 在那裡跟隨 N. Rakov、N. Myaskovsky、E. Golubev 學習作曲,並跟隨 V. Sofronitsky 學習鋼琴。 他於 1956 年在 A. Khachaturian 的指導下完成了他的研究生學習。

此時,創作了《馬里主題交響舞曲》(1951)、《匈牙利小提琴與管弦樂旋律》(1952)、《第一鋼琴協奏曲》(1954,第二版——2)、《第一小提琴協奏曲》(1987)。 這些作品為作曲家帶來了廣泛的聲譽,開啟了他作品的主旋律,創造性地折射了他的老師的訓誡。 根據作曲家的說法,哈恰圖良向他灌輸了一種“對音階的品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埃什派對音樂會類型的想法。

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它具有爆發力、新鮮感、情感表達的即時性、對民間和流派詞彙的開放性吸引力。 Eshpay 與 Khachaturian 也很接近,因為他喜歡 M. Ravel 的風格,這在他的鋼琴作品中尤為明顯(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一鋼琴奏鳴曲 – 1948)。 和諧、新鮮、情感感染力和色彩的慷慨也將這些大師團結在一起。

Myaskovsky 的主題是 Eshpay 作品中的一個特殊部分。 道德立場,一個傑出的蘇聯音樂家,一個真正的傳統守護者和改革者的形象,結果成為他的追隨者的理想。 這位作曲家始終忠於 Myaskovsky 的格言:“真誠,對藝術充滿熱情,堅持自己的路線。” 緬懷米亞斯科夫斯基的紀念作品與老師的名字聯繫在一起:帕薩卡利亞管風琴(1950)、米亞斯科夫斯基第十六交響曲主題變奏曲(1966)、第二小提琴協奏曲(1977)、中提琴協奏曲(1987-88)、其中使用了帕薩卡利亞風琴的材料。 Myaskovsky 對 Eshpay 對民俗的態度影響很大:跟隨他的老師,這位作曲家對民歌進行了象徵性的詮釋,融合了不同傳統文化層面。 Myaskovsky 的名字還與 Eshpay 另一個最重要的傳統有關,在許多作品中都重複了這一傳統,從芭蕾舞劇“Circle”(“記住!” – 1979)開始 – Znameny 唱歌。 首先,在第四交響曲(1980 年)、第五交響曲(1986 年)、第六交響曲(“禮儀”交響曲(1988 年)、合唱協奏曲(1988 年)中,它首先體現了和諧、開明的精神原則,即民族自覺,俄羅斯文化的基本原則。特殊意義獲得了Eshpay作品中的另一個重要主題——抒情。植根於傳統,它從不變成個人主義的任意性,其不可分割的品質是強調克制和嚴謹,表達的客觀性,以及通常與公民語調直接相關。

軍事主題的解決方案、紀念館的體裁、對轉折事件的吸引力——無論是戰爭、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期——都是奇特的,歌詞總是出現在他們的理解中。 諸如第一部(1959 年)、第二部(1962 年)交響曲之類的作品充滿了光(第一部的題詞 – V. Mayakovsky 的話“我們必須從未來的日子裡獲取快樂”,第二部的題詞 – “讚美到光”),清唱劇“列寧與我們”(1968),以其海報般的朗朗上口、修辭上的明亮和同時最好的抒情風景而著稱,為原始風格的融合奠定了基礎。雄辯和抒情,客觀和個人,對作曲家的主要作品具有重要意義。 “哭泣與榮耀,憐憫與讚美”(D. Likhachev)的統一,對古代俄羅斯文化如此重要,在不同的流派中得到延續。 特別突出的是第三交響曲(紀念我父親,1964 年)、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協奏曲,一種大循環——第四、第五和第六交響曲,合唱協奏曲。 多年來,抒情主題的意義獲得了象徵和哲學色彩,越來越多地淨化了一切外在的、主觀的、膚淺的東西,紀念館披上了寓言的形式。 將芭蕾舞劇《安加拉》(1975 年)中的抒情主題從童話-民間傳說和浪漫-英雄敘事轉變為警示芭蕾舞劇《圈子》(記住!)的一般意象具有重要意義。 充滿悲劇性的,有時是悲傷的意義的作品奉獻的普遍意義變得越來越明顯。 對現代世界衝突本質的高度感知以及對這種品質的藝術反應的敏感性與作曲家對遺產和文化的責任是一致的。 圖像的精髓是“高山草地之歌”(1983)。 這部作品與雙簧管協奏曲(1982 年)一起獲得了列寧獎。

客觀抒情的語調和“合唱”的聲音色彩詮釋了音樂會類型,體現了個人原則。 以各種形式表達——紀念、冥想行動、民間傳說的再創作、對舊協奏曲的重新思考模型的呼籲,作曲家始終捍衛這一主題。 與此同時,在音樂會類型中,與在其他作品中一樣,作曲家發展了俏皮的主題、節日氣氛、戲劇性、色彩的明快和節奏的勇敢能量。 這在樂團協奏曲(1966)、第二鋼琴協奏曲(1972)、雙簧管協奏曲(1982)和薩克斯管協奏曲(1985-86)中尤為明顯,堪稱“即興創作的肖像”。 “一個和諧——一個變化的世界”——芭蕾舞劇《圓》中的這句話可以作為大師作品的題詞。 在衝突和復雜的世界中和諧、喜慶的轉移是作曲家特有的。

在體現傳統主題的同時,Eshpay 也不約而同地轉向新的和未知的領域。 傳統與創新的有機結合既體現在對作曲過程的看法上,也體現在作曲家的作品本身中。 理解創造性任務的廣度和自由度反映在處理類型材料的方法中。 眾所周知,爵士樂主題和詞彙在作曲家的作品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對他來說,爵士樂在某種程度上是音樂本身和民間傳說的守護者。 作曲家非常關注大眾歌曲及其問題、輕音樂、電影藝術,這在戲劇性和表現力方面很重要,是獨立思想的源泉。 音樂的世界與生活的現實呈現出一種有機的關係:作曲家說:“美妙的音樂世界不是封閉的,也不是孤立的,它只是宇宙的一部分,這個宇宙的名字叫生命。”

M·洛巴諾娃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