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數 |
音樂術語

中位數 |

字典類別
術語和概念

法國中位數,來自 Lat Lat。 中位數,屬。 case mediatis – 位於中間,居中

1)從主音向上或向下三分之一的和弦的指定,即調式的III度和VI度; 在狹義上,M.(或上 M.)——命名。 III 度的和弦(在這種情況下,VI 度稱為下中音,或下 M.)。 類似地,相應的聲音也以這種方式指定 - 模式的 III 和 VI 度數。 和聲M.和弦的功能主要是由它們在主和弦之間的中間位置決定的。 和弦:III – 在 I 和 V 之間,VI – 在 I 和 IV 之間。 因此 M. chords 的功能具有二重性:III 是弱表達的屬音,VI 是弱表達的次屬音,而 III 和 VI 都可以執行某些主音功能。 因此,M. 和弦的表達意義也是如此——柔和,它們與主音對比的隱蔽性,當與主音、下屬和屬音相結合時,隔間轉換的柔和。 在其他連接中(例如,VI-III、III-VI、VI-II、II-III、VI-III 等),M. 和聲使和弦對調式主音的依賴性不那麼明顯,揭示了它們的local (variables) ) 函數,促成了音調可變性的形成(例如,在尤里王子的歌劇《無形之城基捷日和少女費夫羅尼亞》中的阿里奧索“哦,榮耀,虛榮的財富”中)。

步調諧波。 理論 (G. Weber, 1817-21; PI Tchaikovsky, 1872; NA Rimsky-Korsakov, 1884-85) M. 和弦屬於七個全音階。 步驟,儘管作為輔助步驟,它們或多或少與主要步驟(I 和 V)分開。 在泛函理論 (X. Riemann) 中,M. 被解釋為“三個唯一的基本和聲”——T、D 和 S:的修改:作為它們的平行(例如,在 C-dur egh –Dp 中)或作為介紹性轉變(例如,在 C-dur 中也可以是:

),取決於上下文中這些和弦的實際比例。 根據 G. Schenker 的說法,M. chords(以及其他)的含義主要取決於特定的運動方向,取決於初始音調和目標音調之間的聲線。 GL Catoire 將 M. 理解為主要三和弦中主要和五度的位移(例如,在 C – dur

)

在“Practical Course of Harmony”(IV Sposobina, II Dubovsky, SV Evseev, VV Sokolov, 1934-1935)的作者的概念中,M 和弦(在 C-dur egh – DTIII, a – c – e – TS VI)

(與此同時,階躍解釋再次獲得了更大的權重,整個概念不僅可以追溯到黎曼,而且在同樣程度上可以追溯到里姆斯基-科薩科夫)。 在變量論中,功能於。 N. Tyulin,專業的第三級可以執行功能T和D,以及VI-T,S和D; 小調 III – T、S 和 D,以及 VI – T 和 S。(同一諧波序列的不同解釋示例):

2)在格里高利旋律的結構中,M.(中音;其他名稱——metrum)——中間結尾(根據BV Asafiev——“caesura half-cadence”),將整體分成兩個對稱平衡的半部:

參考文獻: 1) Tchaikovsky PI,和聲實踐研究指南,M.,1872 年,同上,Poln。 科爾。 同上,卷。 III a, M., 1957, Rimsky-Korsakov HA, 實用的和諧教科書, 聖彼得堡, 1886, 再版。 在全。 科爾。 索赫卷四,M.,1960; Catuar GL,和聲理論課程,第 1 部分,M.,1924 年; 和聲實踐課程,第 1 部分,M.,1934 年(編輯 Sposobin I.、Dubovsky I.、Evseev S.、Sokolov V.;Berkov V.,Harmony,第 1-3 部分,M.,1962-66,M ., 1970; Tyulin Yu., Privavo N.,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Harmony, M., 1965, Weber G., Versuch einer geordneten Theorie der Tonsetzkunst, Bd 1-3, Mainz, 1818-21; Riemann H., Vereinfachte Harmonieehre Schenker H., Neue musikalische Theorien und Phantasien, Bd 1893-1896, Stuttg.-BW, 1901-1, 3。

2) Gruber RI,音樂文化史,卷。 1,第 1 部分,M.-L.,1941 年,p。 394

於。 N·霍洛波夫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