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阿爾捷米耶夫 |
作曲家

愛德華·阿爾捷米耶夫 |

愛德華·阿爾捷米耶夫

出生日期
30.11.1937
職業
撰寫
國家
俄羅斯、蘇聯

愛德華·阿爾特米耶夫 (Eduard Artemiev) 是一位傑出的作曲家,曾四次獲得國家獎,創作了許多風格和流派各異的作品。 電子音樂的先驅之一,俄羅斯電影的經典之作,交響樂、合唱作品、器樂音樂會、聲樂循環的創作者。 正如作曲家所說,“整個發聲世界都是我的樂器。”

Artemiev 於 1937 年出生於新西伯利亞。 他曾就讀於以 AV Sveshnikov 命名的莫斯科合唱學校。 1960年,他畢業於莫斯科音樂學院理論與作曲系,師從尤里·沙波林和他的助手尼古拉·西德爾尼科夫的作曲班。 不久,他被邀請到莫斯科實驗電子音樂工作室,在 Evgeny Murzin 的指導下積極學習電子音樂,然後首次亮相電影。 Artemiev 早期的電子作品是在研究 ANS 合成器期間創作的,展示了該樂器的功能:作品“In Space”、“Starry Nocturne”、“Etude”。 在他的里程碑作品“馬賽克”(1967 年)中,Artemiev 為自己創造了一種新型的構圖——電子聲納技術。 這部作品在佛羅倫薩、威尼斯、法國奧蘭治的當代音樂節上獲得了認可。 而阿爾特米耶夫為法國大革命200週年創作的作品《革命三觀》成為布爾日電子音樂節的真正發現。

愛德華·阿爾特米耶夫在 1960 和 70 年代的作品屬於前衛美學:亞歷山大·特瓦爾多夫斯基的清唱劇《我在勒熱夫附近被殺》、交響組曲《圓舞曲》、女合唱組曲和管弦樂隊“Lubki”,清唱劇“Free Songs”,中提琴單樂章協奏曲,啞劇“For Dead Souls”的音樂。 70 年代中期——他的工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為小提琴、搖滾樂隊和留聲機演奏的交響曲“通向覺醒世界的七扇門”出現了; 電子作曲“海市蜃樓”; 為搖滾樂隊“The Man by the Fire”寫的一首詩; 由皮埃爾·德·顧拜旦 (Pierre de Coubertin) 為多個合唱團、合成器、搖滾樂隊和交響樂團創作的大合唱“Ritual”(“好使者頌”),獻給莫斯科奧運會開幕式; 聲樂循環“地球之熱”(1981 年,歌劇版 – 1988 年),三首女高音和合成器詩 – “白鴿”、“願景”和“夏天”; 交響曲“朝聖者”(1982)。

2000 年,阿爾特米耶夫完成了根據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罪與罰》改編的歌劇《拉斯柯爾尼科夫》(劇本由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馬克·羅佐夫斯基、尤里·里亞申采夫創作),這部歌劇於 1977 年開演。2016 年在莫斯科音樂劇院上演。 2014年,作曲家創作了交響組曲《大師》,獻給瓦西里·舒克申誕辰85週年。

為 200 多部電影創作音樂。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Solaris”、“Mirror”和“Stalker”; 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愛的奴隸》、《未完成的機械鋼琴曲》和《奧布洛莫夫的幾天生活》; 安德龍·康查洛夫斯基的《西伯利亞》、卡倫·沙赫納扎羅夫的《信使》、《零城》只是他電影作品的一小部分。 Artemiev 還是 30 多部戲劇作品的音樂作者,包括俄羅斯陸軍中央學術劇院的 The Idiot 和 The Article; 在奧列格·塔巴科夫 (Oleg Tabakov) 的指導下,劇院的“扶手椅”和“普拉托諾夫”; 梁贊兒童劇院的“蝙蝠船長歷險記”; 羅馬劇院的“機械鋼琴”,巴黎劇院“Odeon”的“海鷗”。

Eduard Artemiev 的作品曾在英國、澳大利亞、阿根廷、巴西、匈牙利、德國、意大利、加拿大、美國、芬蘭、法國和日本演出。 在電影音樂方面,他獲得了四項尼卡獎、五項金鷹獎。 他被授予祖國功績勳章、四等功勳、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肖斯塔科維奇獎、金面具獎、格林卡獎等。 俄羅斯人民藝術家。 1990年由他創立的俄羅斯電聲音樂協會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電聲音樂聯合會ICEM執行委員會成員。

資料來源:meloman.ru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