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諾·巴巴賈尼安 |
作曲家

阿諾·巴巴賈尼安 |

阿諾·巴巴賈尼安

出生日期
22.01.1921
死亡日期
11.11.1983
職業
作曲家、鋼琴家
國家
蘇聯

A. Babadzhanyan 的作品與俄羅斯和亞美尼亞音樂的傳統緊密相連,已成為蘇聯音樂的重要現象。 這位作曲家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父親教數學,母親教俄語。 巴巴詹揚年輕時接受了全面的音樂教育。 他首先在埃里溫音樂學院與 S. Barkhudaryan 和 V. Talyan 一起學習作曲班,然後搬到莫斯科,在那裡他畢業於音樂學院。 Gnesins; 在這裡,他的老師是 E. Gnesina(鋼琴)和 V. Shebalin(作曲)。 1947 年,巴巴詹揚作為外部學生畢業於埃里溫音樂學院作曲系,1948 年畢業於莫斯科音樂學院 K. Igumnov 鋼琴班。 與此同時,他在莫斯科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文化館的工作室與 G. Litinsky 一起改進了作曲。 自 1950 年起,巴巴詹揚在埃里溫音樂學院教授鋼琴,並於 1956 年移居莫斯科,全身心投入作曲。

Babajanian 作為作曲家的個性受到 P. Tchaikovsky、S. Rachmaninov、A. Khachaturian 的作品以及亞美尼亞音樂經典 – Komitas、A. Spendiarov 的影響。 從俄羅斯和亞美尼亞的古典傳統中,巴巴詹揚吸收了最符合他自己對周圍世界的感覺的東西:浪漫的興高采烈、開放的情感、悲愴、戲劇、抒情詩、色彩斑斕。

50 年代的作品——鋼琴和管弦樂隊的“英雄歌謠”(1950 年),鋼琴三重奏(1952 年)——以情感慷慨的表達、寬廣的呼吸旋律、多汁和新鮮的和聲色彩而著稱。 在 60 年代至 70 年代。 在 Babadzhanyan 的創作風格中,出現了新意象、新表達方式的轉變。 這些年的作品以情感表達的克制、心理的深度而著稱。 以前的浪漫曲調被富有表現力的獨白、緊張的語調所取代。 這些特點是大提琴協奏曲(1962)的特點,這是獻給肖斯塔科維奇(1976)記憶的第三四重奏。 Babajanyan 將新的作曲技術與民族色彩的語調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鋼琴家巴巴德詹揚(Babadzhanyan)獲得了特別的認可,他出色地詮釋了他的作品,以及世界經典作品:R.舒曼、F.肖邦、S.拉赫瑪尼諾夫、S.普羅科菲耶夫。 D. 肖斯塔科維奇稱他為偉大的鋼琴家,大規模的表演者。 鋼琴音樂在 Babajanyan 的作品中佔有重要地位並非巧合。 40 年代的輝煌開始了。 憑藉 Vagharshapat 舞曲、複調奏鳴曲,作曲家創作了許多後來成為“曲目”的作品(前奏曲、隨想曲、思考、詩歌、六幅畫)。 他最後的作品之一,夢想(回憶,1982),也是為鋼琴和管弦樂隊而寫的。

Babajanyan 是一位原創且多面的藝術家。 他將大部分工作投入到為他帶來最大名聲的歌曲中。 在 Babajanyan 的歌曲中,他被敏銳的現代感、對生活的樂觀看法、對聽眾開放、保密的方式以及明亮大方的旋律所吸引。 《夜遊莫斯科》、《別著急》、《地球上最好的城市》、《追思》、《婚禮》、《燈飾》、《呼喚我》、《摩天輪》等廣受歡迎。 作曲家在電影、流行音樂、音樂和戲劇流派領域做了很多工作並取得了成功。 創作了音樂劇《巴格達薩與妻子離婚》,為電影《尋找對象》、《初戀之歌》、《北方新娘》、《我的心在山里》等電影配樂。 Babajanyan 的工作得到廣泛認可不僅僅是他幸福的命運。 他擁有與公眾交流的真正天賦,能夠引起直接而強烈的情感反應,而不會將聽眾分為嚴肅音樂或輕音樂的粉絲。

M·卡圖尼安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