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浪漫主義音樂文化:美學、主題、類型與音樂語言

茨威格是對的:自文藝復興以來,歐洲還沒有出現過像浪漫主義者這樣精彩的一代。夢幻世界的奇妙意象、赤裸裸的情感、對崇高靈性的渴望──這些都是描繪浪漫主義音樂文化的色彩。

浪漫主義的出現及其美學

當歐洲正在發生工業革命時,法國大革命的希望卻在歐洲人心中破滅了。啟蒙時代所宣揚的理性崇拜被推翻了。對人類情感和自然原則的崇拜已經上升到了神壇。

浪漫主義就是這樣出現的。在音樂文化中,它存在了一個多世紀(1800-1910),而在相關領域(繪畫和文學),它的任期早了半個世紀。也許音樂是造成這種情況的「罪魁禍首」——在浪漫主義藝術中,音樂是最有靈性、最自由的藝術,在藝術中名列前茅。

然而,與古代和古典主義時代的代表不同,浪漫主義者並沒有建立一個明確劃分類型和流派的藝術等級體系。浪漫主義體係是普遍存在的。藝術可以自由地相互轉化。藝術綜合的思想是浪漫主義音樂文化的關鍵思想之一。

這種關係也涉及美學的範疇:美與醜結合,高與低相結合,悲劇與滑稽結合。這種轉變透過浪漫的諷刺性連結在一起,這也反映了世界的普遍圖像。

一切與美有關的事物在浪漫主義者中都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自然成為崇拜的對象,藝術家被崇拜為凡人中的最高者,情感高於理性。

毫無生氣的現實與夢想形成鮮明對比,美麗卻遙不可及。浪漫主義者在想像力的幫助下,建立了與其他現實不同的新世界。

浪漫主義藝術家選擇什麼主題?

浪漫主義者的興趣清楚地體現在他們對藝術主題的選擇上。

  • 孤獨的主題。被低估的天才或社會上的孤獨者-這些是這個時代作曲家的主題(舒曼的《詩人的愛》,穆索斯基的《沒有太陽》)。
  • 以「抒情告白」為主題。浪漫主義作曲家的許多作品都帶有自傳色彩(舒曼的《嘉年華》、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
  • 愛情主題。基本上,這是單戀或悲劇性愛情的主題,但不一定(舒曼的《女人的愛情與生活》,柴可夫斯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 路徑主題。她也被稱為 流浪的主題。被矛盾撕裂的浪漫靈魂正在尋找自己的道路(柏遼茲的《哈羅德在義大利》,李斯特的《流浪歲月》)。
  • 死亡主題。基本上這是精神上的死亡(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舒伯特的冬之旅)。
  • 自然主題。浪漫主義眼中的自然、保護性的母親、善解人意的朋友以及懲罰性的命運(門德爾鬆的《赫布里底群島》,鮑羅丁的《中亞》)。對祖國的崇拜(波蘭舞曲和蕭邦民謠)也與這個主題有關。
  • 奇幻主題。浪漫主義者的想像世界比現實世界豐富得多(韋伯的《魔法射手》、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薩德科》)。

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流派

浪漫主義的音樂文化推動了室內聲樂歌詞流派的發展:(舒伯特的《森林之王》)、(舒伯特的《湖中少女》),以及經常組合成的(舒曼的《香桃木》) )。

其特點不僅在於情節的奇幻本質,還在於文字、音樂和舞台動作之間的緊密聯繫。這部歌劇正在配樂。只要回顧一下華格納的《尼伯龍根指環》及其發達的主旋律網就足夠了。

在器樂曲中,浪漫主義尤為突出。為了傳達一個形像或一瞬間的心情,一部短劇對他們來說就夠了。儘管規模宏大,但該劇的表達卻十分豐富。它可以是(像門德爾松),也可以是帶有程序性標題的演奏(舒曼的“The Rush”)。

與歌曲一樣,戲劇有時會組合成循環(舒曼的《蝴蝶》)。同時,由於音樂上的聯繫,循環中對比鮮明的部分總是形成單一的作品。

浪漫主義者喜歡節目音樂,並將其與文學、繪畫或其他藝術結合。因此,他們作品中的情節往往控制著形式。出現了單樂章奏鳴曲(李斯特的B小調奏鳴曲)、單樂章協奏曲(李斯特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和交響詩(李斯特的前奏曲)和五樂章交響曲(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 。

浪漫主義作曲家的音樂語言

浪漫主義者所推崇的藝術綜合影響了音樂表達的方式。旋律變得更加個人化,對單字的詩學更加敏感,伴奏也不再是中性和典型的結構。

和聲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色彩,訴說著浪漫英雄的經歷。因此,慵懶的浪漫語調完美地傳達了改變的和聲,增加了緊張感。浪漫主義者喜歡明暗對比的效果,即大調被同名小調取代,側步的和弦,以及美麗的音調對比。在自然模式中也發現了新的效果,特別是當需要在音樂中傳達民間精神或奇幻形象時。

總的來說,浪漫主義的旋律力求發展的連續性,拒絕任何自動重複,避免重音的規律性,並在每個動機中都充滿表現力。而織體已成為如此重要的一環,其作用堪比旋律的作用。

聽聽蕭邦的瑪祖卡舞曲有多美妙!

而不是結論

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之交的浪漫主義音樂文化經歷了最初的危機跡象。 「自由」的音樂形式開始瓦解,和諧戰勝了旋律,浪漫靈魂的崇高情感讓位於痛苦的恐懼和卑鄙的激情。

這些破壞性的趨勢終結了浪漫主義,為現代主義開闢了道路。但是,作為一場運動結束後,浪漫主義以其各個組成部分繼續存在於 20 世紀的音樂和本世紀的音樂中。布洛克說浪漫主義「出現在人類生活的各個時代」是對的。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