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吉·達拉皮科拉 |
作曲家

路易吉·達拉皮科拉 |

路易吉·達拉皮科拉

出生日期
03.02.1904
死亡日期
19.02.1975
職業
撰寫
國家
意大利

L. Dallapiccola 是現代意大利歌劇的創始人之一。 從美聲唱法時代的經典作品中,V. Bellini、G. Verdi、G. Pucci繼承了旋律音調的情感性,同時運用了複雜的現代表現手段。 達拉皮科拉是第一位使用十二音法的意大利作曲家。 作為三部歌劇的作者,達拉皮科拉創作了多種類型的音樂:合唱、管弦樂隊、聲樂和管弦樂隊或鋼琴音樂。

達拉皮科拉出生在伊斯特拉(該地區當時屬於奧匈帝國,現在部分屬於南斯拉夫)。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地利政府關閉了他父親(希臘語教師)的學校,一家人搬到了格拉茨。 在那裡,達拉皮科拉第一次參觀了歌劇院,瓦格納的歌劇給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母親曾經註意到,當男孩聽瓦格納的時候,飢餓的感覺被他淹沒了。 十三歲的路易吉聽完歌劇《飛翔的荷蘭人》後,決定成為一名作曲家。 戰爭結束時(伊斯特拉被割讓給意大利),一家人回到了家鄉。 達拉皮科拉畢業於佛羅倫薩音樂學院鋼琴(1924)和作曲(1931)。 找到你的風格,你的音樂方式是不可能的。 20年代初的幾年。 Dallapiccola 為自己發現了新的視野(C. Debussy 的印象派和古代意大利音樂),他忙於理解它們,根本沒有作曲。 在 20 年代後期創作的作品中。 (應作者的要求,他們沒有表演),感受到了一種新古典主義甚至是1942世紀作曲家的影響。 C. 蒙特威爾第(隨後,在 XNUMX 年,達拉皮科拉改編了蒙特威爾第的歌劇《尤利西斯歸來》)。

在 30 年代中期。 (也許不是沒有與最偉大的表現主義作曲家 A. Berg 會面的影響)達拉皮科拉轉向十二音技術。 用這種寫法,這位意大利作曲家並沒有放棄悠揚的旋律和調性這樣熟悉的表現手段。 嚴謹的計算與靈感相結合。 達拉皮阿科拉回憶起有一天,他在佛羅倫薩的街道上漫步,勾勒出他的第一首十二音調旋律,這成為“米開朗基羅合唱”的基礎。 繼伯格和勳伯格之後,達拉皮科拉使用十二音來傳達高度的情緒緊張,甚至作為一種抗議工具。 隨後,作曲家會說:“我作為音樂家的道路,從 1935-36 年開始,當我終於意識到試圖扼殺西班牙革命的法西斯主義的原始野蠻行徑時,它與它直接相反。 我的十二音實驗也屬於這個時間。 畢竟,在那個時候,“官方”音樂及其思想家唱的是虛假的樂觀主義。 我當時忍不住大聲反對這種謊言。

與此同時,達拉皮科拉的教學活動開始了。 30 多年來(1934-67 年),他在佛羅倫薩音樂學院教授鋼琴和作曲課程。 通過舉辦音樂會(包括與小提琴家 S. Materaassi 的二重唱),Dallapiccola 推廣了現代音樂——他是第一個向意大利公眾介紹法國當代最大作曲家 O. Messiaen 的作品的人。

1940 年,根據 A. Saint-Exupery 的小說創作的第一部歌劇《夜航》讓達拉皮科拉聲名鵲起。 作曲家不止一次轉向抗議針對人類的暴力的主題。 康塔塔“囚徒之歌”(1941 年)使用了瑪麗·斯圖亞特在處決前的祈禱文本、J. Savonarola 的最後一次佈道以及被判處死刑的古代哲學家 Boethius 論文的片段。 對自由的渴望也體現在歌劇《囚徒》(1948)中,其中使用了 V. Lil-Adan 的短篇小說和 C. de Coster 的小說《烏倫斯皮格爾傳奇》的情節。

法西斯主義的瓦解讓達拉皮科拉對音樂生活產生了更積極的影響:在戰後初期,他擔任 Il Mondo 報的音樂評論家和意大利當代音樂協會的秘書。 作曲家的名字在國外已成為權威。 他受邀在美國任教:伯克希爾音樂中心(馬薩諸塞州坦格伍德,1951-52 年)、皇后學院(紐約,1956-57 年)以及奧地利莫扎特音樂學院的暑期課程(薩爾茨堡) )。

自 50 年代以來。 達拉皮科拉使他的風格複雜化,這也反映在這些年來最重要的作品——1968 年在柏林上演的歌劇《尤利西斯》(奧德修斯)中。 回憶起他的童年,作曲家寫道,荷馬詩中的所有人物(感謝他父親的職業)“就像我們家人的生活和近親。 我們認識他們,並把他們當作朋友。” Dallapikkola 甚至更早(在 40 年代)為古希臘詩人的話語寫了許多聲樂和器樂合奏作品:Sappho、Alkey、Anacreon。 但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歌劇。 在 60 年代。 他的研究“歌劇中的文字和音樂。 《當代歌劇筆記》等。 “在我看來,歌劇似乎是表達我思想的最合適的方式......它讓我著迷,”作曲家本人表達了他對他最喜歡的流派的態度。

K.曾金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