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巴比羅利 (John Barbirolli) |
樂器演奏家

約翰·巴比羅利 (John Barbirolli) |

約翰巴比羅利

出生日期
02.12.1899
死亡日期
29.07.1970
職業
指揮家、樂器演奏家
國家
英國

約翰·巴比羅利 (John Barbirolli) |

John Barbirolli 喜歡稱自己為土生土長的倫敦人。 他真的與英國首都產生了聯繫:即使在英國也很少有人記得他的姓氏聽起來像意大利語是有原因的,而這位藝術家的真名根本不是約翰,而是喬瓦尼·巴蒂斯塔。 他的母親是法國人,而他的父親則來自一個世襲的意大利音樂世家:這位藝術家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小提琴家,在《奧賽羅》首映的那個令人難忘的日子裡,他們在斯卡拉管弦樂隊一起演奏。 是的,巴比羅利看起來像意大利人:棱角分明的五官、深色的頭髮、活潑的眼睛。 難怪托斯卡尼尼在多年後第一次見到他時驚呼:“是的,你一定是小提琴家洛倫佐的兒子!”

然而,巴比羅利是一名英國人——從他的成長經歷、音樂品味和平衡的氣質來看。 這位未來的大師是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長大的。 按照家族傳統,他們想培養他成為一名小提琴手。 但是男孩無法坐在小提琴旁,一邊學習一邊在房間裡不停地走來走去。 就在那時,祖父想出了一個主意——讓男孩學拉大提琴:你不能和她一起散步。

巴比羅利第一次以獨奏家的身份在三一學院學生管弦樂隊中出現在公眾面前,1924 歲時——一年後——他進入皇家音樂學院大提琴班,畢業後他在在 G. Wood 和 T. Beecham 的指導下與俄羅斯芭蕾舞團和考文特花園劇院合作的管弦樂隊。 作為國際弦樂四重奏的成員,他曾在法國、荷蘭、西班牙和國內演出。 最後,在 XNUMX 年,巴比羅利組建了自己的樂團,即巴比羅利弦樂團。

從那一刻起,巴比羅利的指揮生涯就開始了。 很快他的指揮技巧引起了指揮的注意,1926年他應邀指揮了英國國家歌劇院的一系列演出——《阿依達》、《羅密歐與朱麗葉》、《巧巧桑》、《福斯塔夫》 ”。 那些年,喬瓦尼·巴蒂斯塔,並開始被冠以英文名字約翰。

與此同時,儘管歌劇首演取得成功,巴比羅利卻越來越多地致力於音樂會指揮。 1933 年,他首先領導了一個大型樂團——格拉斯哥的蘇格蘭管弦樂團——在三年的工作中,他成功地將其變成了該國最好的管弦樂團之一。

幾年後,巴比羅利名聲大噪,他受邀加入紐約愛樂樂團,接替阿圖羅·托斯卡尼尼成為樂團的領軍人物。 他光榮地經受住了艱難的考驗——一個雙重的艱難考驗,因為當時在紐約,幾乎所有在法西斯主義時期移居美國的世界上最偉大的指揮家的名字都出現在海報上。 但是當戰爭爆發時,售票員決定返回他的祖國。 他在 1942 年乘潛艇進行了艱難的多日航行後才取得成功。 他的同胞對他的熱情接待決定了這件事,第二年這位藝術家終於搬家並領導了最古老的團體之一哈勒管弦樂團。

巴比羅利在這支球隊工作了很多年,讓他重獲上個世紀的榮耀; 此外,來自省內的樂團首次成為真正的國際樂團。 世界上最好的指揮家和獨奏家開始與他一起演出。 巴比羅利本人在戰後歲月裡到處旅行——無論是獨自一人,還是與他的管弦樂隊,以及與其他英國樂隊一起,簡直就是整個世界。 在 60 年代,他還在休斯敦(美國)領導了一支管弦樂隊。 1967年,他在BBC樂團的帶領下訪問了蘇聯。 時至今日,他在國內外享有當之無愧的知名度。

巴比羅利對英國藝術的貢獻不僅限於管弦樂隊的組織和加強。 眾所周知,他是英國作曲家作品的熱情推動者,尤其是埃爾加和沃恩·威廉姆斯,他是他們許多作品的第一位演奏者。 這位藝術家指揮的冷靜、清晰、威嚴的舉止與英國交響樂作曲家的音樂本質完美契合。 巴比羅利最喜歡的作曲家還包括上世紀末的作曲家,偉大的交響樂形式的大師; 他以極大的獨創性和說服力傳達了勃拉姆斯、西貝柳斯和馬勒的不朽概念。

L. Grigoriev,J. Platek,1969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