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符號 |
音樂術語

月經符號 |

字典類別
術語和概念

源自 拉丁語 mensura——mera; 字母——維度符號

用於記錄 13 至 16 世紀使用的音樂聲音的系統。 與早期的非心理符號(參見 Nevmy)不同,邊緣僅指示旋律的移動方向,而替代它的合唱符號僅指示聲音的高度,M. n. 使得固定音高和聲音的相對持續時間成為可能。 隨著複調的發展,這變得很有必要,當時在主題歌中,所有聲音中文本的每個音節的同時發音都存在偏離。 米我。 由 Johannes de Garlandia、科隆的 Franco、Walter Odington、Hieronymus of Moravia(13 世紀)、Philippe de Vitry、de Muris、Marchetto of Padua(14 世紀)、Johannes Tinctoris(15-16 世紀)、Francino Gaffori( 16 世紀)等。

騙局。 13 世紀。 在 M. n. 中指定聲音和停頓的持續時間。 使用了以下符號(按持續時間的降序排列;所有術語均為拉丁語):

在 14 世紀,更小的持續時間開始使用——最小值

(最小)和半最小

(最少一半)。

最初的持續時間的計數單位是note longa。 有一個longa perfecta note(完美),等於三個短音,還有一個longa perfecta note(不完美),等於兩個短音。 來自塞爾。 14世紀。 Perfecta(三部分的劃分)和 Perfecta(兩部分劃分)的概念也擴展到了一系列音符時長中其他“相鄰”音符的比率; 只有音符 duplex longa(後來的 maxima)和 minima 總是雙拍。 這些類型的節奏劃分被稱為音階。 每個持續時間的尺度都有特殊的名稱。 所以,longa 音階稱為 modus,短音階稱為 tempus,semibrevis 音階稱為 prolatio。 後來,note brevis成為計數時間,對應現代。 整個音符; 其音階類型,即tempus perfectum(分為三個半短)和tempus perfectum(分為兩個半短)分別用符號表示

и

; 後一種名稱至今仍用於 4/4 尺寸。 這些符號被放置在樂曲的開頭或中間,以防音階發生變化。 從 14 世紀以 M. n. 為單位計算持續時間的單位。 成為半短音符。 將其分為三個最小份額由術語 prolatio major (perfecta) 指定,分為兩個 - 由術語 prolatio minor (imperfecta) 指定。 tempus 標誌中的一個點被用作一個獨特的標誌。 這使得簡要概述所有四個當時應用的基礎知識成為可能。 持續時間的從屬類型:

1) brevis 和 semibrevis – 三方,即 tempus perfectum、prolatio major(對應於現代尺寸 9/4、9/8) – 符號

; 2) brevis – tripartite, semibrevis – bipartite, 即 tempus perfectum, prolatio minor (對應於現代尺寸 3/4, 3/8) – 符號

;

3) brevis – 兩部分,semibrevis – 三部分,即 tempus 不完美,prolatio major(對應於現代尺寸 6/4、6/8) – 符號

; 4) brevis – bipartite, semibrevis – bipartite, 即 tempus perfectum, prolatio minor (對應於現代尺寸 2/4, 4/4)。

上述符號和符號並未提供所有可能類型的節奏的記錄。 聲音的組織。 在這方面,制定了將票據的特定持續時間以及票據所在的票據聯繫起來的規則。 因此,不完美規則規定,如果在三分法中,一個相對延長的音符後面跟著一個相鄰的較短持續時間的音符,然後又回到與第一個相同的長度,或者如果一個音符後面跟著三個以上的音符相鄰較短的持續時間,則該音符的持續時間減少三分之一:

alteratio 規則(alteratios,changes)規定了相同時長的兩個相鄰音符中的第二個的持續時間加倍,短,後和半短,具有三方發音:

部門。 許多聲音。 作文在當時的寫作方式常常使得其中的計數單位被證明是不同的。 因此,在將聲音還原為一個整體時,需要有節奏感。 票數轉換。 同時,錄製的持續時間較長的聲音會受到“diminutio”(diminutio)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將給定聲音的所有持續時間減少一半(proportio dupla)。 它由一條穿過刻度符號的垂直線 - 或該符號的反轉 - 或數字分數 2/1 表示。 還使用了其他類型的縮小。 通過移動分子和分母(例如,1/2 後的 2/1)來消除分數表示的小數。 Diminutio 2/1,指的是所有的聲音,代表一個簡單的速度加速。

由於不完美和減小類型的應用使樂譜複雜化,因此嘗試通過引入新的音樂符號來促進音符的閱讀。 同時,隨著從羊皮紙到紙的過渡,他們開始用“白色”的符號代替“黑色”的音樂符號。 這一過程在意大利尤為激烈。 到 16 世紀初。 這是以下音樂符號系統:

逐漸地,建立了黑色音樂符號來指定半小音和更小的持續時間,並且對於與引信和半引信相對應的停頓,這是兩個符號中的第一個。 這種符號系統構成了現代的基礎。 筆記書寫系統。 早在 15 世紀。 在 16 世紀,經常使用四捨五入的音符。 她還進入了音樂印刷行業。 到 16 世紀末,持續時間相對於 l : 2 的從屬地位無處不在。 它標誌著 M. n. 的拒絕。 以及向現代符號系統的過渡。

參考文獻: Saketti LA,《關於音樂通史的論文》,聖彼得堡,1912 年; 格魯伯 RI,音樂文化史,卷。 1,第 2 部分,M.-L.,1941 年; Bellermann H., Die Mensuralnoten und Takteeichen des XV。 和十六。 Jahrhunderts, W., 1858, 1963; Jacobsthal G., Die Mensuralnotenschrift des 12. und 13. Jahrhunderts, B., 1871; Riemann, H. Studien zur Geschichte der Notenschrift, Lpz., 1878; Wolf J., Geschichte der Mensuralnotation von 1250-1460, Bd 1-3, Lpz., 1904, Hildesheim-Wiesbaden, 1965; 同樣,Handbuch der Notationskunde,Bd 1,Lpz.,1913 年; 他的,Die Tonschriften,布雷斯勞,1924 年; Chybinski A.,Teoria mensuralna……,Kr.,1910; Michalitschke AM,Studien zur Entstehung und Fhrhentwicklung der Mensuralnotation,“ZfMw”,1930,Jahrg。 12, H. 5; Rarrish C.,複調音樂的記譜法,紐約,1958 年; Fischer K. v., Zur Entwicklung der italienischen Trecento-Notation, “AfMw”, 1959, Jahrg。 16; Apel W., Die Notation der polyphonen Musik, 900-1600, Lpz., 1962; Genther R.,Die Mensuralnotation des Ars nova,“AfMw”,1962-63。 (Jahrg. 20),H. 1。

VA 瓦赫羅梅耶夫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