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卓琴歷史
相關文章

班卓琴歷史

班卓琴 – 一種弦樂器,琴身呈鼓或手鼓形式,琴頸上拉有 4-9 根琴弦。 從表面上看,它有點類似於曼陀林,但聲音卻截然不同:班卓琴的聲音更豐富、更清晰。 掌握它並不難,特別是如果你有基本的吉他演奏技巧。

班卓琴歷史有一種誤解認為班卓琴最初是在 1784 年從當時的美國傑出人物托馬斯杰斐遜那裡學會的。 是的,他確實提到了一種樂器bonjar,它由葫蘆幹、羊筋作為琴弦和一個指板組成。 事實上,1687 年,英國裸體主義醫生漢斯·斯隆(Hans Sloan)在牙買加旅行時對非洲奴隸進行了首次描述。 非裔美國人根據琴弦的顫動節奏創作出他們炙手可熱的音樂,班卓琴的聲音與黑人演奏者粗獷的節奏完美契合。

班卓琴於 1840 年代在吟遊詩人表演的幫助下進入美國文化。 吟遊詩人表演是一場有6-12人參與的戲劇表演。 班卓琴歷史班卓琴和小提琴和諧的節奏配以舞蹈和滑稽的場面,這樣的表演不能讓美國公眾無動於衷。 觀眾前來觀看的不僅是諷刺小品,還在於聆聽“弦王”的鏗鏘之聲。 很快,非裔美國人對班卓琴失去了興趣,取而代之的是吉他。 這是因為在喜劇作品中,她們被描繪成樂福鞋和拉格穆芬,而黑人女性則被描繪成墮落的妓女,這當然不能取悅美國黑人。 很快,吟遊詩人表演成了白人的最愛。 班卓琴歷史著名的白班卓琴演奏家喬爾·沃克·斯威尼(Joel Walker Sweeney)對樂器的設計進行了顯著改進——他用鼓體代替了南瓜體,只留下了5根琴弦,用品格界定了琴頸。

1890 年代,新風格的時代開始了——拉格泰姆、爵士和布魯斯。 單獨的鼓並不能提供必要的節奏脈動。 四弦中音班卓琴助其成功。 隨著聲音更明顯的電子樂器的出現,人們對班卓琴的興趣開始減弱。 該樂器實際上已從爵士樂中消失,轉而採用新的鄉村音樂風格。

Банджо。 Про и Контра。 Русская служба BBC。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