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格甚溫 |
作曲家

喬治·格甚溫 |

喬治·格甚溫

出生日期
26.09.1898
死亡日期
11.07.1937
職業
作曲家、鋼琴家
國家
USA

他的音樂在表達什麼? 關於普通人,關於他們的喜怒哀樂,關於他們的愛情,關於他們的生活。 這就是為什麼他的音樂真正具有民族特色…… D.肖斯塔科維奇

音樂史上最有趣的篇章之一與美國作曲家和鋼琴家 J. Gershwin 的名字有關。 他的作品的形成和繁榮恰逢“爵士時代”——他稱之為 20-30 年代。 二十世紀美國最大的美國作家菲茨杰拉德。 這種藝術對作曲家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他試圖在音樂中表達他那個時代的精神,即美國人民生活的特徵。 格甚溫認為爵士樂是民間音樂。 “我在其中聽到了美國的音樂萬花筒——我們冒泡的大鍋,我們的……國民生活的脈搏,我們的歌曲……”這位作曲家寫道。

格甚溫是俄羅斯移民的兒子,出生於紐約。 他的童年是在城市的一個區域——東區度過的,他的父親是那裡一家小餐館的老闆。 調皮又吵鬧,拼命在同齡人的陪伴下惡作劇,喬治沒有讓父母認為自己是一個有音樂天賦的孩子。 當我為哥哥買了一架鋼琴後,一切都變了。 來自不同老師的難得的音樂課,最重要的是,獨立的許多小時的即興創作決定了格甚溫的最終選擇。 他的職業生涯始於音樂出版公司 Remmik and Company 的音樂商店。 在這裡,他違背父母的意願,在 8 歲時開始從事音樂推銷員兼廣告商的工作。 “每天九點鐘,我就已經坐在店裡的鋼琴前,為來的每一個人彈奏流行曲子……”格甚溫回憶道。 演奏 E. Berlin、J. Kern 和其他服役人員的流行旋律,格甚溫本人也熱切地夢想著從事創造性工作。 這位 40 歲的音樂家的歌曲在百老匯舞台上的首次亮相標誌著他的作曲家勝利的開始。 僅在接下來的 16 年裡,他就為 20 多場演出創作了音樂,其中 XNUMX 場是真正的音樂喜劇。 已經在 XNUMX 歲出頭。 格甚溫是美國乃至歐洲最受歡迎的作曲家之一。 然而,他的創作氣質卻局限在流行音樂和輕歌劇的框架內。 用他自己的話說,格甚溫夢想成為一名“真正的作曲家”,掌握所有流派,掌握創作大型作品的全部技巧。

格甚溫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音樂教育,他在作曲領域的所有成就都歸功於自我教育和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以及對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音樂現象無法抑制的興趣。 已經是舉世聞名的作曲家,他毫不猶豫地向M. Ravel、I. Stravinsky、A. Schoenberg學習作曲和樂器。 作為一流的鋼琴演奏家,格甚溫長期跟隨美國著名教師E.哈奇森學習鋼琴。

1924年,為鋼琴和交響樂團演奏了作曲家最好的作品之一《布魯斯風格狂想曲》。 鋼琴部分由作者演奏。 新作品引起了美國音樂界的極大興趣。 S. Rachmaninov、F. Kreisler、J. Heifetz、L. Stokowski 等人出席了“狂想曲”的首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狂想曲”之後出現:鋼琴協奏曲(1925),管弦樂曲目“巴黎的美國人”(1928),鋼琴和管弦樂隊的第二狂想曲(1931),“古巴序曲”(1932)。 在這些作品中,黑人爵士樂的傳統、非裔美國人的民間傳說、百老匯流行音樂與歐洲音樂經典的形式和流派的結合找到了一個完整而有機的體現,定義了格甚溫音樂的主要風格特徵。

作曲家的重大事件之一是訪問歐洲(1928 年),並在法國會見了 M. Ravel、D. Milhaud、J. Auric、F. Poulenc、S. Prokofiev、E. Kshenec、A. Berg、F . Lehar和Kalman在維也納。

除了交響音樂,格甚溫還對電影充滿熱情。 在 30 年代。 他定期在加利福尼亞居住很長時間,在那裡他為多部電影創作音樂。 與此同時,作曲家再次轉向戲劇流派。 這一時期創作的作品包括諷刺劇《我為你歌唱》(1931 年)和格甚溫的絕唱——歌劇《波吉與貝絲》(1935 年)的音樂。 歌劇的音樂充滿表現力,黑人歌曲的語調之美,尖銳的幽默,有時甚至是怪誕的,並浸透了爵士樂的原始元素。

格甚溫的作品受到當代音樂評論家的高度評價。 它最大的代表之一 V. Damrosh 寫道:“許多作曲家在爵士樂周圍走來走去,就像一隻貓圍著一碗熱湯,等待它冷卻一點……喬治·格甚溫……能夠創造奇蹟。 他是王子,牽著灰姑娘的手,向全世界公開宣布她是公主,這讓她嫉妒的姐妹們非常憤怒。

一、維特利齊納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