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瓦拉·菲利蒙諾夫娜·卡斯拉什維利 |
歌手

馬克瓦拉·菲利蒙諾夫娜·卡斯拉什維利 |

馬克瓦拉·卡斯拉什維利

出生日期
13.03.1942
職業
歌手
聲音類型
女高音
國家
俄羅斯、蘇聯
作者
亞歷山大·馬圖塞維奇

馬克瓦拉·菲利蒙諾夫娜·卡斯拉什維利 |

抒情戲劇女高音,也擔任高級女中音角色。 蘇聯人民藝術家(1986 年),俄羅斯(1998 年)和格魯吉亞(1983 年)國家獎獲得者。 當代傑出歌唱家,民族聲樂流派的最大代表。

1966年她從第比利斯音樂學院畢業,師從維拉·達維多娃,同年她在蘇聯莫斯科大劇院首次亮相,飾演普里萊帕(柴可夫斯基的黑桃皇后)。 全聯盟和國際聲樂比賽的獲獎者(第比利斯,1964 年;索非亞,1968 年;蒙特利爾,1973 年)。 第一次成功是在 1968 年演出阿爾馬維瓦伯爵夫人(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之後,在該劇中歌手的舞台才華得到了清晰的展現。

    自 1967 年以來,她一直是莫斯科大劇院的獨唱演員,在該劇院的舞台上演出了 30 多個主要角色,其中最好的角色被認為是塔蒂亞娜、麗莎、伊奧蘭塔(尤金奧涅金、黑桃皇后、伊奧蘭特) PI Tchaikovsky)、Natasha Rostova 和 Polina(SS Prokofiev 的《戰爭與和平》和《賭徒》)、Desdemona 和 Amelia(G. Verdi 的《奧賽羅》和《化裝舞會》)、托斯卡(G. Verdi 的《托斯卡》) Puccini – 國家獎)、Santuzza(P. Mascagni 的“國家榮譽”)、Adriana(Cilea 的“Adriana Lecouvreur”)等。

    卡斯拉什維利是第一個在莫斯科大劇院舞台上表演塔瑪(O. Taktakishvili 的 The Abduction of the Moon,1977 – 世界首演)、Voislava(NA Rimsky-Korsakov 的 Mlada,1988)、喬安娜(女僕) PI Tchaikovsky 的奧爾良,1990 年)。 多次參加劇院歌劇團巡迴演出(巴黎,1969;米蘭,1973、1989;紐約,1975、1991;聖彼得堡、基輔,1976;愛丁堡,1991等)。

    1979 年在大都會歌劇院首次亮相國外(塔蒂亞娜的部分)。 1983 年,她在薩翁林納音樂節上演唱了伊麗莎白(威爾第的唐卡洛斯)部分,後來又在那裡演唱了埃博利部分。 1984年她以唐娜安娜(WA Mozart的唐喬瓦尼)的身份在考文特花園首次亮相,以莫扎特歌手的身份聲名鵲起; 她在“提圖斯的憐憫”(維泰利亞的部分)中的同一個地方唱歌。 她在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慕尼黑,1984 年)、維羅納競技場(1985 年)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1986 年)首次出演阿依達(Aida,G. Verdi)。 1996 年,她在加拿大歌劇院(多倫多)演唱了 Chrysothemis(R. Strauss 的 Electra)的一部分。 與馬林斯基劇院合作(瓦格納的《羅恩格林》中的奧特魯德,1997 年;施特勞斯的《莎樂美》中的希羅底亞斯,1998 年)。 最近的演出包括阿姆內里斯(G.威爾第的《阿依達》)、圖蘭朵(G.普契尼的《圖蘭朵》)、瑪麗娜·姆尼舍克(穆索爾斯基的鮑里斯·戈杜諾夫)。

    卡斯拉什維利在俄羅斯和國外舉辦音樂會活動,除了歌劇外,還在室內表演(PI 柴可夫斯基、SV 拉赫瑪尼諾夫、M. de Falla、俄羅斯和西歐神聖音樂的浪漫曲)和康塔塔清唱劇(小莊嚴彌撒 G.羅西尼、G. 威爾第的安魂曲、B. 布里頓的軍事安魂曲、DD 肖斯塔科維奇的第 14 交響曲等)流派。

    自 2002 年起擔任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歌劇團創意團隊經理。 作為評委參加多項國際聲樂比賽(以NA Rimsky-Korsakov、E. Obraztsova等命名)。

    在錄音中,Polina(指揮 A. Lazarev)、Fevronia(NA Rimsky-Korsakov 指揮 E. Svetlanov 的《Kitezh 看不見的城市傳奇》和 Maiden Fevronia 的角色)、Francesca(SV Rachmaninov 的 Francesca da Rimini)的角色脫穎而出,指揮 M. Ermler)。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