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帕雷 |
導體

保羅帕雷 |

保羅帕雷

出生日期
24.05.1886
死亡日期
10.10.1979
職業
導體
國家
法國

保羅帕雷 |

Paul Pare 是法國引以為豪的音樂家之一。 他畢生致力於為家鄉的藝術服務,為家鄉服務,藝術家是一個熱心的愛國者。 未來的指揮家出身於省級業餘音樂家家庭; 他的父親演奏管風琴並領導合唱團,他的兒子很快開始在合唱團中表演。 從九歲開始,男孩在魯昂學習音樂,並在這裡開始以鋼琴家、大提琴家和管風琴家的身份表演。 在巴黎音樂學院 (1904-1911) 師從 Ks. 勒魯,P.維達爾。 1911 年,Pare 憑藉清唱劇 Janica 獲得羅馬大獎。

在學生時代,帕雷在莎拉伯納德劇院拉大提琴謀生。 後來,在軍隊服役期間,他先是擔任樂團的團長——然而,那是他團裡的銅管樂隊。 隨後是多年的戰爭、囚禁,但即便如此,帕雷也試圖抽出時間學習音樂和作曲。

戰後,帕雷沒有立即找到工作。 最後,他受邀指揮一支小型管弦樂隊,於夏季在比利牛斯山脈的一個度假勝地演出。 這個小組包括來自法國最好的管弦樂隊的四十名音樂家,他們聚集在一起賺取額外的錢。 他們對他們不知名的領導者的技巧感到高興,並說服他嘗試取代拉穆勒管弦樂隊的指揮,該管弦樂隊由當時年邁且病重的 C. Chevillard 領導。 一段時間後,帕雷有機會在 Gaveau Hall 與這支管弦樂團一起首次亮相,並在成功出道後成為第二任指揮。 他很快成名,並在切維拉德去世後六年(1923-1928)領導了球隊。 然後,帕雷在蒙特卡洛擔任首席指揮,從 1931 年開始,他還領導了法國最好的樂團之一——列樂團。

到 1944 年代末,帕雷被譽為法國最好的指揮家之一。 但當納粹佔領巴黎時,他辭去職務以抗議樂團更名(科隆是猶太人)並前往馬賽。 然而,他很快就離開了這裡,不願聽從入侵者的命令。 在發布之前,帕雷是抵抗運動的成員,組織了法國音樂的愛國音樂會,馬賽曲在其中響起。 1952 年,Paul Pare 再次成為複興的 Columns 管弦樂團的負責人,並領導了該樂團 XNUMX 年。 自 XNUMX 年以來,他一直在美國領導底特律交響樂團。

近年來,身居海外的Pare與法國音樂並沒有斷絕關係,經常踏足巴黎。 由於對國內藝術的服務,他被選為法國研究所的成員。

帕雷因演奏法國音樂而聞名。 藝術家的指揮風格以簡潔和威嚴著稱。 “就像一個真正的大演員,他摒棄了小效果,使作品具有紀念意義和纖細。 他以大師的所有簡單、直接和所有精緻的方式閱讀熟悉的傑作的樂譜,”美國評論家 W. Thomson 如此評價保羅·帕雷。 1968 年,當他在莫斯科舉辦了巴黎管弦樂團的一場音樂會時,蘇聯聽眾開始了解帕雷的藝術。

L. Grigoriev,J. Platek,1969

發表評論